2006年12月17日星期日

web2.0

Web 2.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eb 2.0是一个新生的术语,它的应用可以让人了解目前万维网正在进行的一种改变——从一系列网站到一个成熟的为最终用户提供网络应用的服务平台。这种概念的支持者期望Web 2.0服务将在很多用途上最终取代桌面计算机应用。Web 2.0並不是一個技術標準,不過它包含了技術架構及應用軟件。它的特點是鼓勵作為資訊最終利用者透過分享,使到可供分享的資源變得更豐盛;相反的,過去的各種網上分享方式則顯得支離破碎。










目录








概览



Web(在这里,指代“Web 1.0”)最早的概念包括不常更新(甚至不更新)的静态HTML页面。而.com时代的成功则是依靠一个更加动态的Web(指代“Web 1.5”),其中CMS(内容管理系统)可以从不断变化的内容数据库中即时生成动态HTML页面。从这两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眼球效应则被认为是固有的Web感受,也因此页面点击率和外观成为了重要因素。



Web 2.0的支持者认为Web的使用正日渐以交互性和未来的社会性网络为导向,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通过或不通过创建一个可视的、交互的网页来充分挖掘网络效应。某种观点认为,和传统网站相比,Web 2.0的网站更多表现为Point of presence或者是依赖用户的门户网站



另一方面,其實早在1999年,著名的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就曾指出當時的資訊科技發展走錯了方向,因為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裡的"Information",而不是"Technology"。若然單單著重技術層面而忽略了資訊的話,就只是一具空的軀殼,
不能使社會增值。而Web 2.0很明顯是透過參與者的互動:不論是提供內容、為內容索引或評分,都能夠使他們所使用的平台增值。透過參與者的互動,好的產品或資訊本著它的口碑,從一小撮使用者擴展到一大班人,一但超過了臨界質量,就會「像病毒一樣廣泛留傳」(葛拉威爾,2002)。





该词的来源



有不少人以為"Web 2.0"是一個技術的標準,其實這是個美麗的誤會,因為Web 2.0只是一個用來闡述技術轉變的術語。这个术语是由O'Reilly Media的Dale Dougherty 和 MediaLive 的 Craig Cline 在共同合作的腦力激盪(brain storming)会议上提出来的。Dougherty提出了Web目前正处于复兴时期,有着不断改变的规则和不断演化的商业模式。而Dougherty则是举例说明——“DoubleClick是Web 1.0,Google AdSense 则是Web 2.0。 Ofoto是Web 1.0;Flickr 则是Web 2.0”,而不是给出确切的定义,和补充一个商业前景,同时O'Reilly Media、Battelle和MediaLive 在2004年10月启动了第一个Web 2.0大会。第二次的年会已在2005年10月举办。



在他们的会议开场白上,O'Reilly和Battelle总结了他们认为的表现了Web 2.0应用特色的一些关键原则:



  • 将Web作为平台;

  • 駕馭群體智慧

  • 資料將变成未來的“Intel Inside”;

  • 軟體不斷發行與升級的循環將會终结(“永久的Beta版”)

  • 輕量型程序設計模型;

  • 通过内容和服务的联合使轻量的业务模型可行;

  • 軟件執行將跨越單一設備

  • 豐富的使用者體驗

  • 分享和参与的架构 所驱动的网络效应;

  • 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把各个系统和网站组合形成大汇集的改革;

  • 拉动长尾的能力;

  • 快速的反應與功能新增

  • 雙向的互動



这种软件发布中的版本号的使用从某一方面也暗示了整个Web已经被看作是一种有着重大增值意义的新产品,而且正在被重新编写和发布。





同语义网的比较



對於Web 2.0这个词的一个较早的出现是作为语义网的同义词。这两个概念有点相似而且是互补的。结合了基于标签的Folksonomy(分众分类法)社会性网络系统如FOAFXFN,以及通过BlogWiki进行发表,已经创建了一个语义环境的天然基础。





技术



Web
2.0技术基础比较复杂而且还在演化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包括服务器端软件、内容联合组织、消息协议、基于标准的浏览器和各种不同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一般
会避免使用非标准浏览器的一些增强功能和插件)这些不同但是互补的方法提供了Web2.0信息存储、创建和分发的能力,这些能力远远超出了先前人们对网站
的期望。



如果一个网站使用了以下一些技术作为特色的话,就说他是利用了Web 2.0技术:



技术方面:



  • CSS, 语义化有效的XHTML标记,和Microformats

  • 不突出的丰富应用技术(例如Ajax

  • 数据的联合,RSS/ATOM

  • RSS/ATOM数据的聚合

  • 规则且有意义的URL

  • 支持对网志发帖子

  • REST 或者是XML Web服务API

  • 某些社会性网络方面



通用概念:



  • 网站不能是封闭的——它必须可以很方便地被其他系统获取或写入数据。

  • 用户应该在网站上拥有他们自己的数据。

  • 完全地基于Web —— 大多数成功的Web 2.0网站可以几乎完全通过浏览器来使用





内容联合组织



Web 2.0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发展,包括了使用标准化协议的网站内容的联合,这可以让最终用户在其他环境中使用网站的数据,包括另一个网站、浏览器插件、或者一个单独的桌面应用程序。这些联合协议包括RSS资源描述框架(RDF),和Atom,这些都是基于XML的。特别的协议如FOAFXFN(XHTML朋友网络)——这两者都是为了社会性网络开发的——扩展了网站的功能或者可让最终用户不集中于网站就可以进行交互。参见microformats,以查询更多的专门数据格式。



由于发展太快,很多这些协议都是事实上的标准而不是正式的标准。





Web服务



双向的消息协议是Web 2.0架构的关键元素之一。两个主要的类型是RESTfulSOAP方法。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示了一种Web服务 客户端传送所有的事务的状态。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al)和类似的轻量方法都依赖服务器来保存状态信息。两种情况下,服务是通过一个API调用的。这个API常常是根据网站的特殊需求定义的,但是标准的Web服务API(例如,给Blog发帖)的API依然被广泛使用。一般来说Web服务的通用语言是XML,但并不一定,还存在大量不同的其他语言,如JSONYAML等。



最近,出现了一个被称之为Ajax的混合形式,用来增强基于浏览器的Web应用的用户体验。这可以用于一些特别的形式(如Google MapsUrMap)或是一些开放的形式,可以直接利用Web服务API、数据联合,甚至是绘画。



宽泛得说,联合是一种Web服务的形式,但是Web服务形式的使用却不是很常见的。



参见 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和Web服务规范表





服务器软件



Web 2.0 的功能是在已有的Web服务器架构上建立的,但是更加强调后台软件。数据联合不仅仅是名称上和内容管理發布方法不同,而且Web服务要求更加强壮的数据库工作流的支持,并且变得与传统的企业内部网的应用服务器功能更加相似。供应商不管是用一个通用服务器方法,可以把所有需要的功能都集中到一个服务器平台上,或者是一个Web服务器插件的方法,可以使用增强了API接口的标准发布工具和其他工具。不管选择的是哪种途径,Web 2.0的进化不会为这些选择做出重大改变。





社会影响



Web 2.0中出现的数据联合和消息传送能力,提出了潜在的一种可能性——在完全不同的在线社区之间创建一个更加紧密的社会构造。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术语来集合性地代表这些共同的社团,包括blogshpere网志的世界,syndisphere:内容联合发布,以及 wikisphere,然而其他的观察者认为这些措辞和内在的含义太空泛了。





商业影响



可能的由Web 2.0带来的指数级增长的业务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消费和以计算机为本的消费的区别。



对于价值的鉴定和消费的过程中无需不同人为参与,由于Web 2.0的出现,也是完全可能的事情了。各个组织会不断使用诸如RSS/Atom/RDF之类的联合格式来联合他们的价值提案。除了价值的联合外,Web服务终点发布将简化联合的价值的消费过程。



事實上,至今沒有人能給Web2.0下一個明確的定義。每個人眼中的Web2.0都有不同的表述。 技術研究者眼中的Web2.0是SNS、BLOG等社會性軟體的興起; 博客們則認為Web2.0是人與人之間更為便捷的互動; 在風險投資商眼中,Web2.0又代表了新的商業機會和行業遊戲規則。



而從行銷者的角度來看,Web2.0則至少意味著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種創新的媒介形式、一個集中的社群環境,以及一種全新行銷理念。



目前逐漸盛行的BLOG行銷被認為是Web2.0行銷的典型形式之一。



早期的網路行銷不外乎是透過電子郵件發送、彈出式視窗、橫幅式廣告等幾種手法。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入口網站將其網頁上的廣告空間待價而沽,等到廣告商上門之後,入口網站再依點選率或是擺放時間的長短來收取費用。
這樣的缺點是,廣告商永遠無法知道你所擺放的廣告是不是真的接觸到你的目標客戶,還是只是在茫茫的網海中找尋一兩個真正有需求的消費者。 就像是Tim
O'Reilly
說的一樣,如果Web 1.0的代表者是Netscape,那Web 2.0的代表就是Google。
Google一改以往廣告商尋找消費者的思考模式,而改以消費者自行查詢廣告的思維模式來經營。
Google將首頁保持乾淨,但在關鍵字搜尋的時候提供你想要查找資訊的相關廣告,不但確保每一個點選進網站的瀏灠者都是對該資訊有興趣的潛在消費者,也
一併解決了消費者對廣告視窗擾人的困擾。 而前一陣子Google推出的Google
Page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利用免費提供部落格服務的形式,從中蒐集更多消費者的習性,其中的用意就是要為消費者量身訂做一個個人化的Google。





參考書目






外部链接






例子



这些公司,被认为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主要的“Web 1.0”网站,提供某些内容联合和Web服务相结合的服务:




这些公司被广泛认为是Web2.0的范例:



Tags:

0 评论: